闽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校本练习1

2025-09-04

闽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校本练习1

组卷人:俞焰敏 范围:第九、十、十一单元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5分,共90分

1.毛泽东在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曾说道:“这是我们国家现时的根本大法。”他所说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D.《刑事诉讼法》

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中苏建交 B.完成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面对目前俄乌冲突,中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独立自主,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外交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指导之下我国开展外交活动。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2001年上海峰会

4.下表所示为1949—1956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及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


时间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326.0

384.0

420.0

461.0

498.0

506.1

501.7

500.4

粮食产量(百万吨)

113.2

132.1

143.7

163.9

166.8

169.5

183.9

192.8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一五”计划逐步开展

C.生产关系变革成效显著 D.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5.目睹某一事件的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伊夫蒂哈尔·阿里用电报向总部发回一条英文快讯,以最少的文字把“新中国来了”这个消息抢发出去,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在我长达半个世纪的联合国记者生涯中,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件事能够引发如此巨大的欢呼浪潮。”该“事件”(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C.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D.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7.下图是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份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的折线图,图中投资占比出现两次高潮的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推动B.八字方针的调整C.三线建设的进行 D.周恩来整顿经济

8.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开创了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的新时代。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八二宪法”,此后先后制定《中外自费经营企业法》《合同法》等法律。至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建国以来法律发展的历程表明

A.依法治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的基本原则

B.中国的法律体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C.五四宪法的颁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起点

D.中国的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

10.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方的供销社售货员因自身职业的优越感,对顾客态度十分蛮横,甚至很多供销社挂起了“不许打骂顾客”的标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供销社售货员素质偏低 B.改革初期制度不够完善

C.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D.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

11.1980年,天津化纤厂党委明确向职工指出,外国专家不是“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而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的劳动者”,鼓励职工和外国专家交朋友,虚心做外国专家的学生。这表明天津化纤厂党委

A.意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主动变革的积极心态

C.改变了企业所有制形式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2.1984年10月以后,承包经济责任制在全国工业企业中大规模推行,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交通、外贸、基建、商业等行业也先后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经济责任制被推广到全国。这一现象揭示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开启 B.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废除

C.改革开放引发社会结构变动 D.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展

13.图1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图1

A.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C.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14.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及时派出代表参加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共同成立了上合组织。2009年建立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成为中国自主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这表明

A.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B.新中国外交始终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

15.建国以来体育在外交上的功能不断变化。1949—1978年,注重发展国家关系,提升国际地位;1978—2002年,为促进多边外交,发展对外经济;2002年至今,更关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明互鉴。这说明体育外交

A.以对外经济发展为核心 B.践行了“不结盟”理念

C.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D.提升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16.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体现出我国

A.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B.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C.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D.构建均衡发展外交格局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据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对“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作出合理解释。






















闽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校本练习1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D

C

C

C

C

C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B

D

C

D

C

B


13.【答案】C【解析】由图1可得,与1978年相比,1987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成分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则大幅提高,这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从而使得民众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故选C项;经济结构应该指的是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情况,而图1显示的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排除A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所述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情况,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上升,说明我国计划管理调控作用一定程度上在降低,而不是增强,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中国派出代表参加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这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体现;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共同成立上合组织,是参与地区治理的举措;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同样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行动共同表明中国不仅关注国内发展,也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的治理,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而非发展道路本身,排除A项;题干更侧重于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多边外交中的角色,而非强调外交对国家利益的捍卫,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未直接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是展示了中国如何运用其国力参与国际事务,排除C项。

17.(1)从新中国方面作答

角度1: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

角度2:新中国推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2)从英国方面作答

角度1: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

角度2: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

【详解】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中的英国提出与中国建立非正式的关系,而中国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未进行答复。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可以从中国方面,或者从英国方面进行考虑概括。从中国方面可以从新中国外交原则、外交政策方面考虑;而英国方面可从英国对旧有在华特权的留恋、没有正式承认新中国的角度概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