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政治校本练习36

2025-06-26

闽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政治校本练习36

组卷人:季铃   审核人:张冬梅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命题预测

202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考察了陈城镇澳角村、谷文昌纪念馆和关帝文化产业园,了解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漳州东山县考察澳角村时,对当地从传统渔村转变为现代化新渔村的发展成果予以肯定。当地立足三面临海的地理条件,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商,推动海产品养殖、加工与乡村旅游融合。同时,注重传承谷文昌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在保护关帝文化等遗产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据地理区位优势,坚持实事求是推动渔村实现全面发展

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能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经济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优化要素组合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优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谷文昌精神蕴含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如今,当地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出 “云游谷文昌纪念馆” 活动,制作系列短视频讲述谷文昌故事,与此同时,东山关帝庙作为承载忠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地对其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开发关帝文化主题的手机游戏,让古老文化以新形式走进大众生活,这一系列举措表明( )

①立足时代之基,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借助多元媒介拓展文化传播路径,增强其感染力与影响力

③融通不同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关键,有利于历史与现代的深度融合

文化传承创新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如图所示,漫画《 “不倒翁” 》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不摔倒与不前进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经历摔倒难以实现前进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倒翁的状态体现了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不倒翁看似静止实则处于绝对运动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桥,作为中国传统木构桥梁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结构精巧独特,廊屋之上雕刻、绘画等装饰丰富多样,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每逢节庆,廊桥更是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得益于
①廊桥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廊桥作为物质载体,蕴含着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因素
廊桥举办民俗活动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

④廊桥的实用性决定了其艺术性,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曹正福,河北蔚县的一位步班邮递员,二十四年间,他徒步行走了三十万里山路,很多家庭的重要时刻都是由曹师傅送到的,他就像一个使者,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和期盼。他始终认为 “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希望,邮路就是我的责任”。曹师傅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

③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要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奉献精神
④价值选择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从 “三来一补” 起步,到 “品牌之都” 崛起;从传统制造业升级,到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晋江人始终秉持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用拼搏与创新书写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传奇。如今,“晋江经验” 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生动样本。“爱拼才会赢” 的晋江精神(     )
①作为优秀文化,为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晋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是推动晋江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彰显了文化自信,表明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题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从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民本思想,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的革新精神;从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天人合一理念,到 “以和邦国,以和万民” 的和合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发扬。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中国扎根开花,仅仅是因为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无关联。” 请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8分)

8.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题目。

近年来,福建民营企业积极推进深度转型,众多企业通过“智改数转” 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九牧集团加快 “智改数转”,研发出集成 100 多项发明专利的智能马桶等产品,成功稳坐 “中国第一、世界前三” 的行业地位;福耀玻璃加大数字化投入,成功研发 5G 天线玻璃,拥有 2229 台工业机器人,万名员工工业机器人拥有量是国内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以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然而,在 “智改数转” 进程中,企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部分企业数字化人才短缺,以及行业标准不统一导致市场竞争混乱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福建民营企业是如何推进“智改数转”?(8分)

9.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题目。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远古时期,神农氏尝百草时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秦汉时期,饮茶之风在巴蜀一带逐渐兴起,随后向中原地区传播。随着时间推移,茶从单纯的药用、食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唐代,陆羽撰写《茶经》,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阐述茶以及与茶相关的专门著作,它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使得饮茶之风更为盛行,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茶道、茶艺规范。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是茶叶对外传播的枢纽。公元4 - 5 世纪起,福建茶叶经海上贸易传至朝鲜半岛、日本,深刻影响当地饮食与生活;17 世纪,武夷红茶、正山小种等经厦门港远销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时尚饮品。福建茶叶不仅丰富人们物质生活,更蕴含深厚精神内涵,中国茶道 “和、静、怡、真” 的追求,在闽南功夫茶 “和敬精俭”、武夷山茶宴文化中充分展现,还对日本 “和、敬、清、寂” 的茶道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 和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的知识,阐述茶文化是如何从中华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9分)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命题预测

参考答案

1.【答案】B ①:澳角村立足三面临海的地理条件,从实际出发,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商,推动产业融合,这是践行实事求是原则的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了渔村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实现了全面发展,该表述正确。

②:产业决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反映社会存在,还与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有关。正确反映社会存在且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产业决策,才会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该表述不准确。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不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澳角村是通过挖掘自身的特色文化产业,即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基于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 这一原理,该表述错误。

④:澳角村把握了地理条件、互联网、文化遗产等多种联系,将海产品养殖、加工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进行优化组合,打造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该表述正确。

2.【答案】A ①:当地借助新媒体平台、采用数字化建模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谷文昌精神和关帝庙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现,这是立足当下时代,推动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体现,故①正确。

②:通过 “云游谷文昌纪念馆” 活动、制作短视频、开发手机游戏等多元媒介,拓展了谷文昌精神和关帝庙文化的传播路径,能增强它们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故②正确。

③: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文化创新,没有强调融通不同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关键以及历史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文化创新的关键是立足社会实践,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没有提及文化传承创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故④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①选项:不摔倒与不前进不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关系,漫画强调的是因不具备摔倒的 “曲折” 而无法实现前进发展,①错误。

②选项:不倒翁因不会摔倒而难以进步,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前进需经历曲折,不经历摔倒等曲折难以实现前进发展,②正确。

③选项:不倒翁独特结构使其具有不会摔倒的功能,体现联系多样性中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③正确。

④选项:漫画重点强调不倒翁因不具备特定条件(摔倒)而无法前进,并非强调其绝对运动,④错误。

4.【答案A   ①选项:廊桥独特的建筑结构、丰富的装饰艺术,体现了其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①正确。

②选项:廊桥承载民俗活动、集体记忆等,作为物质载体蕴含着当地民众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因素,②正确。

③选项: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廊桥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而非主要手段,③错误。

④选项:廊桥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相互依存,并非决定关系,④错误。

5.【答案B   ①:曹正福二十四年如一日,徒步行走山路为村民送信件,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人生价值,说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该项正确。

②: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以及曹正福对有利条件的利用,与题意不符,排除。

③:认识根源于实践,而不是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④:曹正福认为 “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希望,邮路就是我的责任”,这是他的价值判断,基于此他选择了坚守邮路,体现了价值选择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该项正确。

6.【答案】C   ①:“根本遵循” 说法错误。“爱拼才会赢” 的晋江精神能为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精神动力,但国家的政策方针、客观经济规律等才是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根本遵循,故①排除。

②:晋江人秉持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推动晋江从 “三来一补” 发展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发展,该项正确。

③:“爱拼才会赢”、“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为晋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助力晋江书写县域经济发展传奇,该项正确。

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颠倒了二者关系,故④错误。

7.答案: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是其在中国扎根开花的重要原因。(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科学性,为中国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以无产阶级为立场,符合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根本利益。(2分)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扎根开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关。(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念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革新、天人合一、和合等思想相融通,二者价值观念与思想内核契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发展。(1分)

③因此,因此,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传统文化的融通,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二者共同。(1分)

8.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1分),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同行合作,获取技术与人才支持;(1分)立足整体,企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1分)考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全面的转型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助力 “智改数转”。(1分)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分)企业要坚定转型信心,明确发展方向,正视 “智改数转” 中面临的人才短缺等问题,通过 “智改数转” 提升了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分)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分)企业重视 “智改数转” 过程中的点滴积累,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通过持续创新推进 “智改数转”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1分)

9. 答案: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实践水平、知识能力等条件制约,人们对茶的认识不断深化。(2 分)远古仅知茶的药用价值,历经唐宋发展,到明清形成乌龙茶等特色茶类与功夫茶文化,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克服条件限制,使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为其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1分)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分)人们对茶的每一次新认识,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认识的升华,茶文化也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总结为其走向世界奠定基础。(1分)

③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创新。(2分)在长期的茶叶生产与贸易实践中形成的茶文化,不仅保留了中华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又创造出多元的茶文化形态,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贡献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1分)


分享